▲11月3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“第二十八届北京·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”新闻发布会。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,市投资促进中心主要负责同志,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、市经信局、市司法局、朝阳区政府、香港贸易发展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。
京港数字经济合作的核心逻辑是“优势互补、共创繁荣”,这也正是我们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、助力企业出海的关键所在。
首先,要明确京港两地各自的核心优势,这是我们合作的“底气”。从北京来看,我们的优势集中在“技术根基、场景资源与制度保障”上: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,2024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突破45%,持续领跑内地城市;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,已备案大模型162款,占全国比重近3成;数字基础设施领先,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首位,京内智算建设规模达到4.2万P,北数所上架数据产品超过3500个,发布高质量数据集590余个,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数据与场景支撑;同时,我们出台《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》,成立数据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从法治与规范层面为合规合作筑牢安全防线。
而香港的优势,在于“国际链接、规则对接与平台枢纽”作用:香港背靠祖国、联通世界,拥有成熟的全球资源网络与国际商业环境,是内地企业“出海”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跳板,也是国际资源进入内地的“桥头堡”;香港在数字政策对接、国际规则适配等方面经验丰富,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降低“出海”的合规成本与市场风险。
其次,关于两地优势的整合,我们已有明确的具体举措,避免“各自为战”。在本次“数联京港·智通全球”专题活动中,我们推动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与香港数码港签约,这是“北京方案+香港平台”模式的具体落地,北京企业可依托香港的国际网络,更高效地进入全球市场,尤其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;香港企业也能通过北京的场景资源,开拓内地广阔市场,实现“双向赋能、互利共赢”。
最后,在未来规划上,我们将聚焦三大方向深化协作,确保合作长期长效的推进。一是“共定规则标准”,依托香港的国际优势与北京的场景实践,在数据跨境流动、AI伦理规范、数字贸易便利化等领域联合探索“京港方案”,既为两地企业“出海”提供统一、适配的规则遵循,也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;二是“共搭出海平台”,整合北京的技术研发能力与香港的全球资源网络,为两地企业提供从技术适配、合规咨询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,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;三是“共筑创新生态”,推动“北京方案+香港平台”合作模式常态化,通过定期交流、项目对接、联合攻关等方式,让两地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,持续巩固京港作为数字经济“最佳合作伙伴”的地位。
我们坚信,凭借两地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力,京港必将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标杆典范,为两地企业“出海”保驾护航,也为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、“一国两制”实践行稳致远注入更强的动力。
